1楼
- 随风飘逸
- 2019/7/15 19:55:10
导语: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无理由的讨厌一些东西,刚听到一首歌就反感,想立马关掉?
为什么有的人无辣不欢,有的人却对巧克力、冰淇淋等各种甜品爱不释手?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的讨厌自己的工作伙伴,让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喜好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今天我们将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看这些喜好,探索喜好背后的深层逻辑。
外国有一句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句话是说:人的一切行为完全是由其思想支配。在头脑中树立一种思想,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这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这些行为也包括了我们的喜好。
01决定我们喜好的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
我们的喜好小到喜不喜欢吃蔬菜,喜不喜欢一首歌,喜不喜欢一个明星,大到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喜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脑海里并没有选择要不要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东西,这个过程是瞬间发生的。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把我们的喜好归结为天性、基因这些先天的东西。某些情况下,我们的喜好的确是天生的,生理性的。比如有些人对鸡蛋过敏,对坚果过敏,他们肯定不喜欢这些东西,除非做脱敏治疗,后天很难改变,也不需要原因。
还比如,我们小时候有没有学某一学科的天赋。无论是文学的天赋,还是物理或者化学的兴趣,最初总是自发的,但是每个人自发的强度不一样。
而这种不一样的强度会被他随后的个人经历做进一步的修剪:有的人在怎么努力,他都难以理解安培定律,或者他需要花上超过别人三倍的时间才能记住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除此以外,我们的喜好更多是由后天决定的,它并非来自于生理,是来自于心理,我们的心理又跟过往的经历有关。
比如对于歌曲,如果能遇到一个歌单相似的朋友,我们会觉得非常惊喜,这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听歌的喜好差异都比较大,能遇到相似的非常不容易。
有些人喜欢军旅歌,觉得有气势;有一些喜欢重金属;有些人喜欢电音,这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代,绝大部分人都喜欢红歌,喜好看动漫的朋友可能会喜欢日语动漫歌,这些音乐的喜好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国内的年轻人中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非主流、杀马特文化,我个人是特别受不了,其实这个文化来源于日本的视觉系文化,但是传播到我们这里的时候,经过一系列“本地化”,就产生了变形,变形之后很容易产生这些山寨文化。
现在在越南还很流行一首魔性歌曲,大家可以品一下,是不是有熟悉的味道:
https://music.163.com/mv/?id=5359621&userid=284217508
不同歌曲的音符、曲调不同,给人带来的情绪渲染也不同,不同经历和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喜好,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套所谓的品味。
02决定我们喜好的后天因素有哪些?
01是不是我们擅长的事
我们初步接触一件事,一种运动的时候,也许并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印象,但是当你发现你在这件事上做得还不错,周围的人都夸你有天赋,你收到鼓励自然会越来越偏向做这件事,也越来越喜欢。这就是我们的脑子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你越喜欢打篮球,你练习的越多,你打的越好,越受人夸奖,越喜欢。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会因为不擅长一件事而去讨厌它。比如五音不全的人,可能对唱歌没什么好感,因为自己不会唱。再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任务,我们刚开始没做好,心里充满了厌烦情绪,更加不想去做。
这样的恶性循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也是值得警醒的,不要凭一时的厌恶,放弃了尝试,也许你努力几次之后就会发现你也可以 做的不比别人差。
02是不是我们熟悉的事
为什么有的歌听不进去?很多时候你已经习惯了一种音符,一种固定的曲调。
比如有人喜欢的音符排列是“so mi do mi re”
其他人喜欢可能是“so fa mi re do”
这些不同的旋律对脑袋刺激是不同的,甚至有些不同音符放在一起,在和旋上面会有冲突的。
你们可以去问一些懂音乐作曲的同学,在音乐的创作上,他们会有一些限制,不是每个音符都能放在一起的。有的地方会有突兀,让你可能听完这个歌,再听另外的歌就感觉不舒服。比如传闻中的国外被禁曲目《黑色星期五》这首歌。
总体来说,人类一般对非常陌生的东西不感兴趣,对自己比较熟悉,却又不完全了解的东西才会敢兴趣。这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熟悉的东西,一般是自己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和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更有实际价值,如果不了解,可能会难以生存。我们不仅对外界事物如此,对身边的人,我们也有“日久生情”这种说法。
03是不是对我们有利的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来源于我们的欲望和需求。欲望既是痛苦之根,又是快乐之源: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欲望得到满 足、正在满足或将要满足,就快乐。与满足需求有关的,我们就会有兴趣。
比如,饥饿时,我们会对食物感兴趣(直接联系),也会对可以买到食物的钱感兴趣(间接联系),对卖食物的餐厅感兴趣(间接联系)。
有些女生本来不喜欢看球赛,可是自从有了男朋友之后却变得开始喜欢球赛了,为什么?因为她们的男朋友喜欢看球,她们看球之后,就能和男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人类有很多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把需求分为好几类。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要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要把它与自己的需要联系起来。
古人很早就这样做了,为了劝人读书,就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异性和金钱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这个关联下,才会不断的有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攻读。
上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我们的喜好,我们身处的年代不同,成长教育和经历不同,品位自然会不同。但是不要有品味上的“ 鄙视链”,喜好没有所谓的高雅与低俗之分,只有你私人的喜好之分。
我们要尊重别人不同的喜好,因为当你不尊重他人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尊重你,尊重是为了让自己行使更大的权力,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个体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自己的喜好。
为什么有的人无辣不欢,有的人却对巧克力、冰淇淋等各种甜品爱不释手?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的讨厌自己的工作伙伴,让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喜好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今天我们将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看这些喜好,探索喜好背后的深层逻辑。
外国有一句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句话是说:人的一切行为完全是由其思想支配。在头脑中树立一种思想,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这种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这些行为也包括了我们的喜好。
01决定我们喜好的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
我们的喜好小到喜不喜欢吃蔬菜,喜不喜欢一首歌,喜不喜欢一个明星,大到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喜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脑海里并没有选择要不要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东西,这个过程是瞬间发生的。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把我们的喜好归结为天性、基因这些先天的东西。某些情况下,我们的喜好的确是天生的,生理性的。比如有些人对鸡蛋过敏,对坚果过敏,他们肯定不喜欢这些东西,除非做脱敏治疗,后天很难改变,也不需要原因。
还比如,我们小时候有没有学某一学科的天赋。无论是文学的天赋,还是物理或者化学的兴趣,最初总是自发的,但是每个人自发的强度不一样。
而这种不一样的强度会被他随后的个人经历做进一步的修剪:有的人在怎么努力,他都难以理解安培定律,或者他需要花上超过别人三倍的时间才能记住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除此以外,我们的喜好更多是由后天决定的,它并非来自于生理,是来自于心理,我们的心理又跟过往的经历有关。
比如对于歌曲,如果能遇到一个歌单相似的朋友,我们会觉得非常惊喜,这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听歌的喜好差异都比较大,能遇到相似的非常不容易。
有些人喜欢军旅歌,觉得有气势;有一些喜欢重金属;有些人喜欢电音,这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代,绝大部分人都喜欢红歌,喜好看动漫的朋友可能会喜欢日语动漫歌,这些音乐的喜好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国内的年轻人中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非主流、杀马特文化,我个人是特别受不了,其实这个文化来源于日本的视觉系文化,但是传播到我们这里的时候,经过一系列“本地化”,就产生了变形,变形之后很容易产生这些山寨文化。
现在在越南还很流行一首魔性歌曲,大家可以品一下,是不是有熟悉的味道:
https://music.163.com/mv/?id=5359621&userid=284217508
不同歌曲的音符、曲调不同,给人带来的情绪渲染也不同,不同经历和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喜好,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套所谓的品味。
02决定我们喜好的后天因素有哪些?
01是不是我们擅长的事
我们初步接触一件事,一种运动的时候,也许并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印象,但是当你发现你在这件事上做得还不错,周围的人都夸你有天赋,你收到鼓励自然会越来越偏向做这件事,也越来越喜欢。这就是我们的脑子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你越喜欢打篮球,你练习的越多,你打的越好,越受人夸奖,越喜欢。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会因为不擅长一件事而去讨厌它。比如五音不全的人,可能对唱歌没什么好感,因为自己不会唱。再到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任务,我们刚开始没做好,心里充满了厌烦情绪,更加不想去做。
这样的恶性循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也是值得警醒的,不要凭一时的厌恶,放弃了尝试,也许你努力几次之后就会发现你也可以 做的不比别人差。
02是不是我们熟悉的事
为什么有的歌听不进去?很多时候你已经习惯了一种音符,一种固定的曲调。
比如有人喜欢的音符排列是“so mi do mi re”
其他人喜欢可能是“so fa mi re do”
这些不同的旋律对脑袋刺激是不同的,甚至有些不同音符放在一起,在和旋上面会有冲突的。
你们可以去问一些懂音乐作曲的同学,在音乐的创作上,他们会有一些限制,不是每个音符都能放在一起的。有的地方会有突兀,让你可能听完这个歌,再听另外的歌就感觉不舒服。比如传闻中的国外被禁曲目《黑色星期五》这首歌。
总体来说,人类一般对非常陌生的东西不感兴趣,对自己比较熟悉,却又不完全了解的东西才会敢兴趣。这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熟悉的东西,一般是自己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和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更有实际价值,如果不了解,可能会难以生存。我们不仅对外界事物如此,对身边的人,我们也有“日久生情”这种说法。
03是不是对我们有利的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来源于我们的欲望和需求。欲望既是痛苦之根,又是快乐之源:欲望不能满足,就痛苦,欲望得到满 足、正在满足或将要满足,就快乐。与满足需求有关的,我们就会有兴趣。
比如,饥饿时,我们会对食物感兴趣(直接联系),也会对可以买到食物的钱感兴趣(间接联系),对卖食物的餐厅感兴趣(间接联系)。
有些女生本来不喜欢看球赛,可是自从有了男朋友之后却变得开始喜欢球赛了,为什么?因为她们的男朋友喜欢看球,她们看球之后,就能和男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人类有很多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把需求分为好几类。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要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要把它与自己的需要联系起来。
古人很早就这样做了,为了劝人读书,就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异性和金钱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这个关联下,才会不断的有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攻读。
上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我们的喜好,我们身处的年代不同,成长教育和经历不同,品位自然会不同。但是不要有品味上的“ 鄙视链”,喜好没有所谓的高雅与低俗之分,只有你私人的喜好之分。
我们要尊重别人不同的喜好,因为当你不尊重他人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尊重你,尊重是为了让自己行使更大的权力,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个体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自己的喜好。